即使事先對納米ZnO進行了降低毒性處理,仍然需要努力地防止納米ZnO進入人體,因為許多納米材料不能類似的減毒處理,同時職業接觸和環境接觸都是無法完全避免的,表面包覆層的保護作用也并非完全可靠。
在職業接觸中,通常暴露濃度較高,暴露時間較長,采取防范措施是必需的。一般來講,納米ZnO的皮膚毒性和口服毒性都比較低,機體的自身調節能力相對也比較強,因而主要的防范措施應集中在防止納米ZnO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戴口罩。但是粉體的納米ZnO穿透性較強,簡單的口罩并不能完全阻斷納米ZnO暴露。如果條件允許,將口罩潤濕后使用可以顯著的促進納米ZnO在口罩的團聚,達到減少納米ZnO穿透的功效。在高暴露濃度下,應該采取更嚴格的防范措施。佩戴呼吸面罩等方式能更好的降低納米ZnO的吸入,提供更可靠的防護。
在環境接觸中,通常暴露濃度不穩定,暴露時間較短,但采取一些臨時措施最大限度保護 自身也是很重要的。在遭遇含有納米ZnO的空氣時,應當及時用布狀物品遮住口鼻,并遠離含有納米ZnO的空氣。當遇到還有納米ZnO的水體時,對于完好的皮膚損傷不大,只是短期暴露時不需要特別的防護。當皮膚有創傷時則需要避免與納米ZnO的直接接觸,納米ZnO對細胞的殺傷能力還是非常強的。還有一類危害較大但不明顯的暴露就是通過食物鏈引起的鋅中毒。由于口服毒性小,食品中濃度低,此類危害不容易被發覺。長期食用高鋅的食物容易引起鋅中毒,這對被納米ZnO污染地區來講非常值得注意。
由于目前還沒有發生納米ZnO引起大規模中毒的情況,納米ZnO的防護還是缺乏經驗。如何借鑒其他超細粉體的防范措施,建立適合納米ZnO的防護體系是亟待研究的問題。